防疫期間醫院處置有一定的動線與機制
等待檢測個案、快篩陽性等候核酸檢測
確診者等待病房分配的人
因為風險不同,其動線與等待處
分艙分流都必須有適當的規劃與分配
別忘了除了疫病之外
每天都會有人因為傷病意外需要急診
未染疫者、高度風險者、染疫者
在醫療端都需要有各自的空間
人手有限、空間有限的狀況下
自然需要善加利用所有空間
非常時期也不可能讓人人滿意
不要看了影子就開槍
不了解實情也請勿擅加揣測
醫療、檢疫、醫檢、消防救護人員很辛苦!
在人員不斷後送的狀況下
他們只能不斷地在現有的資源空間
努力調配、辛苦的安撫與照顧
必須確保大家有安全的流程與動線
才能讓病患進入接受治療
疫病期間,醫護人員很重要!!!
此外~
建議各位在家裡可以稍微思考一下
因為病毒看不到
不清楚自己是不是隨時會被通知
需要隔離或受檢
請在家裡準備好
「隔離包」或「隔離物品清單」
把自己平時慣用、必要的物品先寫下來
屆時如果遇上了~
準備起來也不容易慌張
#電子辦公用品
筆電、行充、手機、各種配線、硬碟
小型延長線、Led燈具(怕不夠亮)
#日常用品
眼鏡、保養品、慣用藥品、書本
衛生用品、盥洗用具、室內拖鞋
免洗餐具、保溫杯/水壺、洗碗精、咖啡或茶包
#防疫消毒用品
口罩、護目鏡或面罩、體溫計、血氧機
酒精、消毒水(或製造機)、紫外線設備...
#運動用品
TRX、MiniBand、Superband
不需要多~就是自己習慣的物品
不管用不用得到~
先「想」起來放~
需要時也不易慌張的不知所措
再者~
目前長者罹病後的風險都很高
重症個案在最後幾乎都無法言語
甚至很難跟家人見上一面
不幸染疫病逝,也必須在24小時內火化
我都認真的跟家裡的長輩討論
有些事情,長者都應該先記錄下來
台灣人的習性會覺得這是「觸霉頭」
實際上這不是詛咒,而是未雨綢繆
想講的話、想交代的事
媽媽在很久以前就一時興起的
跟我說了他的各種密碼、銀行存簿放在哪
(雖然我都忘了....)
這~其實才是健康面對疫病的態度
死亡不可怕!不知所措之下面對死亡危機
才會令人恐慌!讓心理難以承受!
當然~適當的保護才是照顧好自己的方式
當你抱怨在家很無聊的時候
有好多人很想從檢疫所或醫院裡回家!
當你抱怨戴著口罩很辛苦的時候
醫院裡的病人每吸一口氣都很困難
你開心的玩樂
很可能會讓週遭人痛苦的難受
疫病時期~
凡事都要想在前面!
想辦法走得比病毒更快
才能有效的因應所有的危機